生鮮是非標品,那么它的產品如何標準化?這是塊硬骨頭,如果啃不懂這塊硬骨頭,生鮮電商是不會發展的。“非標準化”、“物流”是公認的生鮮電商的難點與痛點,那么,各大生鮮電商的掌門人是怎么看待這一現象的呢?以下為部分生鮮電商相關企業掌門人的演講:
食行生鮮創始人、CEO張洪良
目前生鮮配送的難點是最后500米特別難,他們也在不斷地跟用戶交流交付時間,怎么去交付,如何有效地、高效地交付?
生鮮是非標品,那么它的產品如何標準化?這是塊硬骨頭,如果啃不懂這塊硬骨頭,生鮮電商是不會發展的。賣場最近這兩年對產品的標準化已經開始起步了,但是某種意義上仍然是在現場挑選只不過降低了挑選的范圍。所以市場上現在能做的生鮮標準化的店,真正到電商去運營,還有一個坎要過。
沱沱工社CEO杜非
只把互聯網當普通銷售渠道,而沒有依據互聯網特點的產品最終會被互聯網拋棄。電商的優勢在于,它對前臺和后臺的技術掌握,它擁有這樣的專業人才,它有自己的物流,同時它擁有互聯網化的物聯思維和社區化的多銷售渠道。另外因為它前端積累了很多數據,所以它能看到商品的互聯網價值是什么。這個是生鮮電商的優勢。在這個優勢里面也有生鮮電商非常重的一個短板,就是它在前段商品的貨品上,成本非常高,傳統的零售銷售方式,給生鮮電商留的毛利也不高,所以在過去的業態里面其實不是雙贏,是雙輸的狀況。對于生鮮電商的經營者來講,它有幾個無法逾越的障礙,一是物流成本。生鮮電商的冷鏈物流成本,基本上都平均在總費用額的50%左右,實際上如果你不拋棄這一塊成本,永遠是無法盈利的。
每日優鮮聯合創始人兼COO曾斌
我們覺得在現有的模式上面,微信商城可能是一個(生鮮電商)最好的方式。第一,它是客戶最常使用的平臺,它的體驗非常簡單,只需要關注你的微信號就可以了,第二,它的支付條件是齊備的。第三,它能夠給你提供非常詳盡的客戶數據和分析。如果說原來的傳統時代的話,我們還要做大量的客戶調研,才能夠知道你的客戶是什么的話,在今天我們只需要知道客戶的微信號,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我們客戶的特征。比如我們很容易的知道我們的客戶80%是女性,是30—40歲,她們會有孩子。針對這些消息,反過來會幫助你做更好的營銷。什么是合適的單價呢?在生鮮商品方面,合理的單價是一個客戶每小時的工作所得。放到北、上、廣的城市大概就是60—100元的收入,客戶在這個價位段他是最舒服、最可以來購買的一個設計。
果樂樂CEO陳功偉
水果電商如果能把這幾個做好的話,生鮮電商也會做得很好。第一,產地包裝,小包裝。如果做好包裝,就會有一次成本的降低。第二,重新定義產品。第三,貨不落地。這個貨從傳統流通過程中,貨到賣給消費者的一瞬間,才拆掉大包裝,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盡量不要入倉、分揀,這樣的話,搞來搞去這個成本又會高。第四,以銷定采。根據天氣的原因、批發市場的行情,判斷可以賣出多少蘋果、香蕉,反過來支撐產品的采購。如果做到這幾點,生鮮水果可能會有一個更健康的發展。
本來生活副總裁戴山輝
品牌不等于標準化。農產品非標準化的天生的屬性是改變不了的,但品牌不等于標準化,非標準也能做出品牌出來。因為農產品本身就有這些屬性,它從哪兒來,讓消費者產生對產品的認同,非標準化的東西,也是能跟消費者講清楚的,所以互聯網的產生,是讓我們在非標準化的解讀上面,多了一些優勢。1995—2014年的20年,純線上電商模式以阿里、京東的上市華麗結束,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轉變呼嘯而來。未來十年,是農產品品牌的黃金十年,這個時代的焦點是品質和品牌,生鮮領域的巨頭隱約可見,而無數小而美的農業品牌同時在冉冉升起。
眾誠眾享創始人羅輝林
生鮮里面有兩個點,第一個點是冷鏈的存儲,第二個點是生鮮的宅配,這是支撐生鮮里面,兩個物流體系非常重要的要素。在未來,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是否可以做成一種去組織化的模式,通過去組織化的管理模式,把這種中心化、組織化,跟底層的人都解放出來,建立起一個更好的商業組織方式。
麥殼網董事長王松森
目前農業方面,面臨著幾個痛點:農產品的標準化程度低、農產品的質量參差不齊、農產品沒有品牌化利潤薄、農產品環節多,追責難以及農產品的物流成本較高。而因此產生的深層次的優質的農產品信息不對稱和信任度不對稱的問題,是亟需解決的。
優果網聯合創始人朱愛宇
京東推出的“十節甘蔗”理論,你想做一個好的平臺,你需要在創意、設計、研發、制造、定價、營銷、交易、倉儲、配送、品牌等方面都要做到非常好。然而你認為這樣就夠了嗎?價格戰是每年都要打的,打價格戰都是要大把大把的燒錢的。